生之荒诞,死之礼赞
2023-03-31我们常提到“命运”,或言命途多舛,或说命中注定,又或安之若命……命运究竟是什么?我想,大概是冥冥之中,是捉摸不透,是生老病死,是酸甜苦辣,是平凡却又珍贵,是一切对生命的认识。
余华老师在《第七天》是如此传达的,温暖与冷漠、良善与邪恶、真实与荒诞、实有与虚无,看似矛盾却又是如此合乎情理,命运不就是这样的吗?
《第七天》是以亡灵的视角,看生者的虚伪,看死后的荒诞与温暖。主人公杨飞在死后七天遇到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事,想起生前过往,惊叹死后遭遇。我们该对这个世界说些什么?是说它的不公黑暗,说它的粉饰太平,还是说它的推诿卸责?然而在一片黑暗中,总有光亮。亲情、爱情、友情、坚强和正义。所有的黑暗与光明构成了命运,你一生的历程就是命运。
当亲情跨越生死之际,该是怎么的光景?在四十年的陪伴中,杨金彪学着当一个好父亲,病重后想要离开,却又担心孩子一个人孤单,挣扎着回去。就在那个夜里,月光盖在尸体上。错过是命运的捉弄,孩子担心父亲,回到父亲的家乡,没找到,就在那个大石头上坐了一晚,就是那一晚,生离死别。命运让父子生死相隔,便用时间来填平沟壑。杨金彪在殡仪馆当起了工作人员,他想等他个几十年,又可以见到孩子了。是亲情的伟大让他们挣脱宿命的无力和嘲弄。
虽微小如蚁,也可美如神。主人公的养母李月珍,是一个普通的妇女,但是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与命运抗争的痕迹。她用生命唤醒少数人的良知,更多的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在积极地讨回那个“正义”。人是渺小的,也是勇敢的。
上帝常常嘲笑人类如蝼蚁,随意安排命运,妄想让人类屈服。有的人相信命由天定,碌碌一命;有的人相信富贵权势,汲汲一生。有多少人臣服命运,臣服于这虚无缥缈的命,罔顾光明,投向黑暗。这个世界总有想象不到的事情,当公平变质,亲情成了砝码,罪恶掩盖在尘沙之下,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不公。
死后的世界我们都没有见过,但是在余华老师的笔下,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痛苦,没有仇也没有恨……”
“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那是什么地方?”
“死无葬身之地。”
命运被视为一个拙劣的画师,在张张白纸上,流水线般生产出苍白人生,所有底色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你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你爱的和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