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
{{title2}}
{{title1}}-{{title2}}-正文

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汇编|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社会实践部

2022-09-23

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社会实践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服务引领青年学生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务实的实践观指导青年成长,继续深入学习践行开展青年学生工作的科学方法,聚焦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形成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新合力,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意志、磨炼才干、不忘初心,在广袤的社会田野中求真知、阔视野、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我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引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作为走出校门、体察社会的“快通车”,承担着思想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积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健康有效地引领我校实践育人、志愿服务育人领域紧跟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对我校学子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研讨。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团中央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政治理论文化熏陶。把握党的二十大、共青团建团100周年等重要节点,积极发动各级社会实践部门、各大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西部计划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学习先进精神、热议时政要点。

2.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团委各部门、学校学生会的思想建设行动,推动更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我校的思想建设品牌活动,更深一步地提升自身思想素质、培养高雅情操,应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目标,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生机活力、富有蓬勃朝气、蕴有政治定力的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健全各方联动体系,促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纵深发展

学校各级社会实践部门、各大志愿服务团体应保持积极的互动联络,积极组织同学参与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性活动,为湘大学子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搭建平台,为热衷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同学提供良好的参与环境。

3.推动实施星级志愿者评定管理办法。为确保我校志愿者工作有效运行,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在进行多次走访调研,开展专项研讨会讨论后,决定实施湘潭大学星级志愿者评定管理办法。社会实践部发布星级志愿者评定管理办法,依据本办法进行志愿服务体系整合和标准界定,促进我校社会实践领域的良性发展。

4.依托“志愿汇”构建线上实践组团。以《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中青办发〔2013〕23号)为依据,规范志愿者线上管理工作,推动志愿者注册工作的开展。以“志愿汇”为依托,开展志愿者注册管理、活动组织、供需对接、记录证明、嘉许激励等工作。鼓励和发动全校符合志愿者注册条件的同学申请成为注册志愿者。

5.规范召开团委社会实践学生代表会。继续落实院校二级团委社会实践主管部门、校级志愿服务团体学生代表的“一期一会”制度,紧抓工作重点,加强讨论交流,促进院校二级活力发展。

6.成立湘潭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根据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具体情况,拟推动组建湘潭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整合我校志愿服务有生力量,形成“志愿信息共享、院校二级协同、多方共同联动”的志愿服务新态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7.积极落实社会实践中的校内多方联动。积极联络学校各级社会实践部门和各大志愿服务团体,加强交流互动,促进校级社会实践部门及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和院级社会实践部门之间、各志愿服务团体之间、各志愿服务团体和各级社会实践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在活动中“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社会实践合力,扩大社会实践影响力。

8.深度促进校内外志愿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联络在潭高校、地方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基层治理单位及社会各界热心于志愿服务的个人,加深交流和合作,联合开展多样化、多种类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共青团社区青春行动系列活动,积极落实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积极促进青年志愿者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文明社会的进步增添湘大色彩。

9.探索构建志愿服务新模式的实现路径。社会实践部联合湘潭大学公益联盟发起新时代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模式创新研究,旨在通过充分的实践探索和工作调研,推动构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形成《湘潭大学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协助统筹我校志愿服务工作,加快形成学校社会实践关系网络,探寻有效的高校社会实践服务创新的新方法、新形势和新思路,为我校社会实践发展构筑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实现路径。

10.进一步完善新型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的开发工作。结合我校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及社会志愿服务热点问题,以湘潭大学雷锋公司、孝行协会、木槿感恩支教团、金翼5·1·8爱心团队等品牌为支点,进一步开发一批有深刻感召力、社会影响力、品牌效应力的志愿公益项目,进一步探索一批学生喜闻乐见、校院共建共享、多主体共同互动的新型志愿服务活动。

11.常态化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队。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趋势,以“安全第一”的原则助力校园疫情防控,按照湖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积极组建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志愿服务队,发挥广大青年学生力量,共筑疫情防控青春长城。

三、组织品牌项目建设,推动我校“悦行”文化创新发展

集中力量培养社会实践骨干,培育我校志愿服务文化,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类公益项目,重点落实我校优秀品牌活动的实施,为我校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源泉。

12.举办2022年湘潭大学“悦行|益起出发·与锋同行”志愿服务文化节。为在我校营造志愿服务文化浓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制度化、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校团委发起举办2022年湘潭大学“悦行|益起出发·与锋同行”志愿服务文化节,其中包括“雷锋家乡学雷锋”青年志愿者行动、“我是雷锋代言人”表情包设计大赛、“光影铸锋情”艺术实践活动、“悦行|益起出发·与锋同行”志愿者行动、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等系列活动。

13.加大规模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系列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我校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的号召,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寒暑假“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增长个人才干,服务社会发展。为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潜能,将“三下乡”“返家乡”的社会效应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高校和社会的双向联动、同频共振。社会实践部将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合庆祝建团100周年的历史契机,积极筹划本年度“三下乡”“返家乡”系列活动。加强活动的顶层设计,完善活动流程,规范活动管理,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情况,适当繁荣科技类、文化类社会实践,聚焦下乡团队和个人的成果转化及对实践地带来的实际性效果,适当扩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规模,增强重点团队扶持力度。鼓励各学院、学生组织开展品牌化、长期化、驻地化的精品项目建设,形成“实践调研不断联系、实践过程加大支持、实践成果双向受益”的校地联动新形势。

14.优化西部计划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做好第25届(2023-2024年度)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积极落实全国西部计划项目办、湖南省西部计划项目办关于本年度西部计划相关工作的安排,推进第25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加大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做好志愿者岗前适应性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15.优化研究生支教团的培养制度和管理方式。优化研究生支教团岗前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理论培训及课堂教学培训。研究生支教团整体纳入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同时将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一书,开展专题读书研讨会作为支教团成员的重要培训项目之一。设立研究生支教团兼职通讯员岗位,打造专属新媒体宣传通道。推动独具特色的研究生支教团团队建设,形成支教团队伍“自我管理-团部协作”的新型管理体系,丰富人才队伍培养形式,提升志愿者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

16.做好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持续跟进2022届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进度,积极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文件精神,积极筹备2023届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深入推进“千校万岗”行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17.加大力度开展希望工程“一元捐”募捐活动。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重要寄语精神,培养青年学子的爱心及奉献精神,广泛凝聚公益力量,筹集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帮扶低收入家庭青少年,进一步提升希望工程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通过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学子的正确价值观引导。

18.持续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实践活动。围绕“孝”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流行的新潮公益元素,积极打造一批具有文化渲染力、饱含情感浸润力、体现年轻新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加大力度弘扬传统美德,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为第三届全国孝文化节奠定准备基础。

19.做大做强“践行环保理念·守护绿水青山”环境保护项目。湘潭大学公益联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适时开展“践行环保理念·守护绿水青山”环境保护项目,其中包括“‘衣’心情深,迷彩留真”八校联盟军训服回收系列活动、“美丽湘江,青春行动”河小青活动、“春意盎然,益起出发”世界森林日活动以及“暖春三月学雷锋,技术维修助公益”义务维修系列活动等环保活动。

20.举办湘潭大学2022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进一步打造集项目展示、资源配置、组织交流和文化引领于一体的志愿服务综合发展平台,集中选拔优秀项目参与全省、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推动我校志愿服务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实现我校志愿服务领域项目化运作和制度化发展,动员引导广大青年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将举办湘潭大学2022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助力志愿服务新发展,激发志愿服务新效能。

四、建立评价反馈机制,赋能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发展

在学校领导及上级团委的领导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相关部门、组织团体应以培养具有创新实践人才为目标,以加强社会实践建设为基础,不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以科学的方法、务实的作风谋求新发展和新机遇。

21.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科学评估机制。针对目前我校志愿服务项目种类多样、数量众多的现实情况,校团委拟发起对目前的学校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具体评估和验收工作,建立合理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旨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实事求是地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发掘一批先进典型项目,选立一批优秀实施项目,对于项目落实不完善、项目运行不达标的项目将予以督促整改。

22.构建多位一体社会实践评价体系。面向院校二级团委社会实践主管部门、校级志愿服务团体进行志愿服务项目结项的多元评价工作。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现实反馈渠道,开展面向全校的学生反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