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
{{title2}}
{{title1}}-{{title2}}-正文

开心农场新体验,田间“课堂”有点炫

2022-07-26

(指导老师:赵猛、祖丽呼玛·艾合买提,通讯员:向原平)为了让劳动教育走出课堂,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2022年7月23日,湘潭大学星期8志愿服务团带领湘乡市新元村的中小学生开展了“开心农场”活动,共计20名同学参与其中。

图为当地农户种植的猕猴桃

“猕猴桃是长在树上吗?”“猕猴桃是怎么种出来的啊?”带着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志愿者和同学们走进了一对当地90后夫妻经营的农场。穿过后山的林荫小道,就见林中的菜园里竖着一架架猕猴桃,带领我们参观的武书记说:“这些猕猴桃抵抗力强,美味多汁,是主人家失败了很多次才培植出来的,现在是我们这里的猕猴桃基地嘞!”听到这里,学生们看这些猕猴桃的眼神里多了一份敬仰,小小的猕猴桃,蕴含着农民大大的智慧。

图为志愿者带领同学们观察猕猴桃

随后,志愿者带领同学们穿梭于田间,摘柚子、识芝麻、观蜂箱、认蔬菜……在这一过程中,志愿者向同学们一一介绍田间种植的农作物,包括它们的品名、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方式等等;同时,介绍了相关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重点提示使用的安全问题,鼓励同学们将今天所学的劳动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图为志愿者向同学们讲解芝麻
图为志愿者带领同学们观察蜂箱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业生产通常要经历几个阶段吗?”“我知道,我知道……春种、夏管、秋收、冬闲。”只见孩子们在田垄间一边动手收获着新鲜蔬菜,一边认真回答着志愿者不时抛出的问题。虽然劳动过程中,孩子们的衣服、鞋子沾满了黄色的泥土,但孩子们依然热情满满,不一会儿身边已经堆了满满一筐的新鲜蔬菜,他们在实践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丰收的乐趣。

结束后,一位同学和志愿者分享到:“今天天气好热,但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在这样热的天气里在田间干活、种庄稼,我真的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和不容易,他们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们学习!”是的,正是因为有了勤劳而伟大的农民,有了他们的劳动果实百姓才得以生存,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人民的骄傲,值得每一个人尊敬和敬佩。

本次“开心农场”活动的成功开展有利于中小学生教育逐步实现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的转换;既培养了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