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2}}
{{title1}}-{{title2}}-正文
承手艺初心,助文化振兴————体验侗族传统木质建筑建造过程
2022-07-25(指导老师:周鹏飞、龚鑫,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李仇毅、阳萌娟、尹德庆、何思思)为探究传统手艺传承在高步村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助力高步村打造别具一格的乡村振兴特色文化品牌,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怀化市通道县坪坦乡高步村乡村振兴帮扶团调研小组来到侗族传统木质建筑的传承者吴庆雄家中,跟随他切身体验木构制作的过程,深入了解鼓楼、风雨桥等侗族木质建筑的文化内涵。
在吴庆雄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对、斧、刨、钻、墨斗、曲尺等传统的木作工具有了初步认识,大致了解了从制作图纸、测绘丈竿、打磨模型到实地落成的建造木质建筑的全过程,并从简单的木架结构学起,制作微型模型。学习过程中,吴庆雄源源不断地将经验分享给在场的初学者:“刨口要对准木头,不需使用太大的力气,但一定要保证整体的平直。”“画线标示,是建筑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一步。一旦墨线画歪,就会使得整个成品斜立不稳,倘若作为房梁的支柱,甚至会对整个房子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在活动的尾声,吴庆雄对调研团成员表示赞许,并提出了期盼。“做木匠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100%的准确度,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发扬求真、求准的精神,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青年人来主动体验和学习我们侗族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弘扬和传播开来。”
“推木刨皮看似简单,然而当自己真正上手实操时,却倍感困难。小小的木工制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耐心、细心与恒心,每一步流程都需精心打磨,一步错步步错。”在体验了制作构件之后,调研小组成员李仇毅由衷感叹道。

通过此次学习,调研团成员对侗族的民族建筑和民族手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后期开展以侗族传统文化为专题的系列活动积累了经验,助力高步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