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步村村委书记龙怀阳:荆棘之路亦是蝶变之路
2022-07-13(指导老师:周鹏飞、龚鑫,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何思思、李佳颐)坐落于潇湘大地西南部,蜿蜒的乐亚河穿行其间,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高步村深幽而独立。遥望远山群峰,近观山乡人家,高山流水、青松翠竹的自然画卷与鼓楼、花桥、吊脚楼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孕育了一座代表性和特色性共存的侗族村寨。世世代代的侗族子女以“日子半忙半闲,生活半丰半俭,喝酒半醉半醒,心境半佛半仙”为追寻境界,在村寨扎根了悠悠百年岁月。
7月10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怀化市通道县坪坦乡高步村乡村振兴帮扶团对高步村村委书记龙怀阳进行了专访,探讨这片凝聚了村民们宗族信仰与精神寄托的土地的无限可能性。出发对龙书记进行采访时,调研团成员们都颇为紧张,因为对于宣传体系尚不完善的高步村而言,村寨与其任职人员的资料在网络上寥寥无几。但这种焦虑情绪在龙书记向成员们迎面走来的时候瞬间消释,“在你们昨天打电话联系我之后,我一直在期待你们的到来哩!我也是湘潭大学毕业的,是你们的老学长!”成员们感到惊喜而亲切。眼前的这位“老学长”着装简洁朴素,却丝毫不减意气,眼神折射出干练与睿智,待人接物却十分热情和善。
龙书记在高步村出生、成长,完成求学之后便义无反顾地选择用阅历与知识反哺家乡,从商,从教,而后从事基层工作至今。高步村是养育龙书记的故土,现如今,高步村的发展又是龙书记几年如一日倾尽心力对待的事业。

初心不渝,铭刻历史之路
提及高步侗寨民族文化,龙书记的神情中流露出满满的欣喜与骄傲。“我们侗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聚落形态等等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他激昂顿挫地向调研团成员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一是建筑文化,村寨中最雄伟、最显赫、承载着社会教化功能的鼓楼,四通八达、迎来送往的“市民之家”风雨桥等,不仅是侗寨的标志和象征,更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瑰宝;二是服饰文化,侗族特色服饰多用侗布制作而成,其造型艺术之古老朴拙、绣工之精巧严谨,色彩之富丽明艳,折射出侗族女子的灵巧聪慧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三是技艺文化,琵琶、芦笙、侗族大歌等艺术与墨师文等技术,展示出侗族人民丰富的创造力与高超的技艺。
“这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如果被埋没在了时代里,多么可惜,多么可悲。”面对调研团关于侗族文化传承现状的提问,龙书记表现出深深的叹惋与忧虑。
以木构技艺为代表,在侗寨,建筑工程的主持人称墨师,墨师标注于丈杆和竹签上的刻度和文字称墨师文。堪舆选址、确定开间举架、地基开挖、掌墨放线、木料加工、请神祭祀、房屋起架、上梁封顶等环节,墨师无不熟记于心,仅凭简单的竹签为标尺,就能制造出样式各异、造型美观的楼、桥。但另一方面,木构技艺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子承父业、师徒相授的特殊传承模式、青年传承人的缺失、现代建筑艺术的冲击等,给侗寨建筑的保护和永续发展带来了巨大难度。“墨师也是分流派的,其中几个流派因为缺少传承人已经消亡,村寨里有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墨师,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门下仅有的徒弟也已经六十多岁。每每想到技艺传承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心里又着急又无奈。”
从前的匠人技艺大多是口口相传,外界对相关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关于建造的书籍更是凤毛麟角,且墨师们形成于头脑中的思维逻辑和权衡方法是无法用文字描述和记录的,需要亲身体验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其中奥秘,故对于这一技艺的传承工作尚需作出艰苦努力。“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青年们愿意来学习和传承古老的文化,检视曾经走过的路,寻找失落的文明。我们也需要思考更多有效的宣传和激励举措,把这些珍贵的文化形式守护住。”
同心戮力,共赴传承之路
先民们在交通不便、物质条件匮乏的时代,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如何组织起社群组织机构,如何传承宗族的文化,如何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和村寨,其经验和理念都值得当代社会借鉴。与此同时,随着城乡融合,人们的物质需求在提升,生活节奏在加快,如何保存和传承先人们创造的文化遗产,变成了一个值得深思且十分紧迫的课题。为此,无数个像龙书记一样心系文化传承的高步子女冥思苦想,不知多少个夜晚踽步徘徊至凌晨日出之际。
为了起到领头表率作用,龙书记学习了芦笙,随村中的芦笙表演队到长沙等城市进行比赛和演出;规定在村中大大小小的文艺汇演中,传统乐器与歌曲的表演需占一定比例;此外,他提到其他侗族村寨采取“侗族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对激发青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能够产生一定积极作用,对于这些优秀的典例,在未来也会考虑进行借鉴和创新,投入到具体实践中。

为保存侗寨原始风貌而采取的诸多举措中,新村建设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项。2016年,政府颁布《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规定在重点保护侗族文化村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并提出了新村建设的规划。高步村新村占地面积38878平方米,规划村民建设用宅基地90户,配备客运招呼站、清洗平台等公共设施,目前已有25户村民在新村建房和居住。“对于搬迁后的房屋建设也是值得规划和讨论的,不能丢失侗族村寨的特色,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进。例如新村的房屋第一层是砖房,不像传统的侗族木屋有冬暖夏凉的效果,需要重点关注安装空调等问题。”龙书记十分注重提升新村迁入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且对于在易地搬迁中出现的矛盾和疑惑,积极予以协调解决。
同时,高步村深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习俗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层面的关注。面对高步村受城市化冲击,大部分劳动人口迁移到城市而形成的“农村空心化”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广州大学与高步村村民合作完成了获得“世界建筑奖”的高步书屋,展示传统建筑特色和建造方式的同时,为儿童打造充满趣味和互动元素的学习空间。设计团队表示,希望以保存侗族社会原有的价值来促进日后的发展为目标,通过为当地的孩子们建造一座图书馆来开启村落活化的行动。
虽然高步村的文化传承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基于历代高步子女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村寨自建寨以来便较好地保持着历史的原真性,基本元素和符号既没有被湮灭,也没有被过多改变,始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可以说,高步侗寨是侗族历史上最能体现侗族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之一。
任重道远,求索申遗之路
“现在我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争取申遗成功,使侗族的价值观和理念为世界人民所敬重,使村寨旅游、侗歌、侗锦、侗服等等民族特色成为我们的经济来源与发展动力。”高步村迄今已经开展了近十年的申遗工作,极其重视申遗产生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村里许多百姓非常着急,说申遗看不到成效,但其实‘保护’本身就是最斐然的成效,只是因为它的静止性往往容易被忽略。另外,高步村因为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缺乏特色产业等因素的局限,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我们期待申遗能够拉动旅游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让外出务工的村民有更多回乡创业的机会。”
“申遗目标任重道远,但无论道路多么曲折,我都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势必将这条路走到底。”“绝不停滞”,是龙书记作为共产党员与村民书记响彻山间的肺腑之言,也是他用信念起誓的庄严承诺。、
破局蝶变,抵达振兴之路
“我们的书记是个好书记,村里人都认可他。村长、书记他一担挑,平时公务很繁重,但他从头到尾都是尽职尽责,为公不为私。”谈及龙书记,村民龙颜寨阿姨满是欣赏与感激。
“时不我待,在职期间不作为,耽误的老百姓的时间,是高步村的时间。如果不下点苦功夫,积极为村里争取各项发展权益,我对不起老百姓的信任和期待。”乡村振兴之路注定是艰辛的,是难行的,是荆棘之路,亦是蝶变之路。在龙书记任职的八年中,时光如水平淡,这座村寨却开创出了并不平凡的事业,村民的思想发生了判若云泥的变化,鼓足了“黄土变金”的坚定信心,聚起了“百川成海”的群众力量。
“生活有盼头、心中有甜头,从乡间能看到未来,从村头能看到希望,从田埂能看到幸福”,这是龙书记所追寻的最终目标,亦是青年一代需要汲取的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