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旅——韶山全面发展的密钥
2022-07-13(指导老师:云宇龙,通讯员:罗婉 王欣怡)2022年7月10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韶山暑期社会实践团”再一次前往韶山风景名胜区,探寻红色文旅繁荣促进韶山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当地百姓的秘密。
登韶峰,赏韬略风光
烈日炎炎,白灼的日光烘烤着大地,一辆又一辆的环保车载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夏日如火,却抵不过游客们参观的热情之火。天气炎热,实践团成员决定乘坐缆车登顶。登顶韶峰,一座“金字塔式”的寺庙映入眼帘,放眼远眺,视野开阔,群峦叠嶂,山峦像是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韶山风采尽收眼底。下行缆车,穿梭在广阔山林间,蓝天之上松松散散的躺着几朵像棉花糖般的白云,日光耀眼,更衬得脚下的密林越发翠绿。下至入口处,与叫卖商家的闲聊几句,言语之间尽显毛主席家乡的自豪之感。

游滴水洞,探秘“西方的一个山洞”
“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在一号楼的展厅中,墙上印着《毛氏族谱》对滴水洞的称赞。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一号楼是按照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进行修建的,是毛主席给自己留的养老之居。参观游览之中,一号楼的各种房屋内景尽显朴素,宽阔的走廊串联起整个小楼。从房屋的布局摆设来看,毛主席把节俭朴素的作风贯彻始终,不管是卧房、会议室,还是餐厅、厨房,都只有一些基础的、简单的家具,这些都使得实践团的成员们纷纷赞叹于毛主席简朴的作风。

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构建起韶山的全面发展体系
韶山特有的红色文化优势是支撑整个韶山红色文旅发展的支柱。韶山凭借“主席家乡”这一身份优势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数以万计的人前来参观旅游。参观游览过程中,实践团得知韶山旅游“三分靠看,七分靠听”,体会韶山独特的红色人文历史价值是韶山旅游的重要精髓。
整个韶山景区分为故居景区、滴水洞景区、韶峰景区等,据统计2021年全年各旅游景点共接待来韶游客13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39.5亿元。红色文旅的发展,为韶山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支持和带动了地方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增收。

毛主席是韶山红色文化的核心,毛主席的形象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存在于人们心中。实践团在游览途中,听到导游介绍,“我们今天来韶山,就是为了沾沾毛主席的福气,向毛主席祈福。”毛主席早已成为民众心中神一般的象征,全国各地的游客正是被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所吸引,前来参观、了解毛主席生活,实践团的成员们也正是怀着对毛主席的尊重和敬仰前来游览、参观的。
两天的游览参观之旅,实践团成员们收获颇多,感悟颇深。尽管天气炎热,可是前来参观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主席铜像广场聚集着一批又一批前去敬献花篮、瞻仰伟人雄姿、拍照留念的游客。韶山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红色文化的象征,与毛主席密切相连,作为一个纽带,紧紧的把全国人民联系在红色文化之中,凝聚着共同的精神文化信仰。韶山作为伟人故里,有着独厚的红色文化优势,红色文化贯穿于韶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正是这种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独有情感基础也为韶山的基层治理提供着特有治理模式,在之后的调研实践之中,实践团将着重探寻韶山的红色文化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