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
{{title2}}
{{title1}}-{{title2}}-正文

一生爱好是天然——走近梅山剪纸传承人向术

2022-07-08

(指导老师:吴钊,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蓝立华、王雅苹)
梅山剪纸是流行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项目。1982年出生于安化县仙溪镇的向术,则是向氏家族这一代人中对梅山剪纸最感兴趣,也最有天赋的孩子。小时候,她常常跟在奶奶的身后,拿着剪刀模仿奶奶剪东西。她的奶奶吴桂兰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裁缝,更是一位剪花巧匠。安化有贴剪花的传统民俗,乡里乡亲家中凡有喜事,都会请吴桂兰帮忙剪花——窗花、鸡蛋花、盖碗花……小小的向术在奶奶身边耳濡目染,渐渐培养出了对梅山剪纸的浓厚兴趣和独特审美。
长大以后,向术先是在中专、大学攻读了美术相关专业,后又从事了装修、财务等工作。2006年,她正式跟随姑姑向亮晶系统学习梅山剪纸,重新拾回了对于剪纸艺术的热爱,此后从未停止学习和创作梅山剪纸。而今,向术已经被认定为梅山剪纸第四代非遗传承人,从姑姑身上接下了这份技艺传承的重担。她与梅山剪纸的故事,仍在继续。

缘起幼时

梅山地处湘中偏北地区,是宋代以前少数民族向西南迁徙过程中的重要驿站,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兼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又逐渐积淀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梅山剪纸艺术。向术幼年时,安化地区作为梅山文化的发源地,民俗色彩仍十分浓厚,主要体现在婚宴节庆上——“那个时候婚宴上的菜都要盖着剪出来的盖碗花,陪嫁的鸡笼鸭笼上面都贴着一个红纸剪的喜字,包括鸡鸭的脖子上也贴着一个小喜字。新房里的窗子上、梳妆台上也会贴满喜字,非常热闹。”向术现在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幼时参加婚礼的场景,回忆起那些漂亮的剪花。也正是这种民风民俗的浸润,使得她对梅山剪纸兴趣非常,“好像生来就爱搞这些东西”。
向术的剪纸技艺是在奶奶手上启蒙的。“我们村里人办喜事,都会拿着红纸到我家来找我奶奶剪花,她剪的时候我也拿把剪刀跟着剪。”跟着奶奶学剪纸,向术的天赋也逐渐显现出来。“有一次公社过节日,大家来请我奶奶给庆祝用的绣球剪一些花样。我奶奶不太懂电视上那些时新的花样,弄了好久也不满意。后面我想了一个花样告诉她,她就按照我说的样子很快剪出来了。”
向术从小对美的感受也十分敏锐。除了剪纸,她同样喜欢画画。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买书让她学画画,她就照着老式木家具上雕刻的图案画:公鸡、假山、仙鹤……“只要是看得到的图案,我都画了个遍。”后来,向术在读中专、大学时都选择了与绘画相关的专业。绘画与剪纸是互通共融的,梅山剪纸的第一步就是画花样。正是因为向术的第一步迈得又稳又好,她在之后的剪纸创作才更加得心应手。

上下求索

毕业以后,向术一开始从事的工作都与剪纸不太相关。她做过室内设计,后又去到中铁公司做财务。在姑姑向亮晶的引导下,她才逐渐拾回对剪纸技艺的热爱,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研究剪纸。姑姑向亮晶是梅山剪纸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她不仅精通梅山剪纸技艺,多年来更是全心全意投入到梅山剪纸传承与创新的事业之中。可以说,向亮晶是最熟悉梅山剪纸的人。
对于幼时有剪纸基础,又学习过多年绘画的向术来说,系统地学习梅山剪纸不是难事。从2006年开始,向术跟着姑姑向亮晶逐渐学习了梅山剪纸的风格、传统纹样、挫花技法等,并不断自己创作。2016年,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将湖南省益阳市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设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基地,并举办了剪纸研修班。向术进入研修班培训,最终拿到了结业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向术对梅山剪纸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前我奶奶剪纸只是纯粹地用剪刀剪;系统学习了之后,我才知道要用刻刀来做挫花。奶奶教我剪纸,基本不画花样,或者简单画两笔就开始剪;但是到我姑姑这里,她非常注重作品图案的设计感,要把它当成艺术品来做。”
在梅山剪纸的创作上,向术不似姑姑向亮晶那样整日沉浸其中,精益求精、废寝忘食。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向术更擅长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能量,偏爱一气呵成的创作。有一次,她在等儿子放学的时候恰好来了灵感,便拿起铅笔在小纸片上打了草稿,等回到家之后完成剩下的工序,剪出了一幅纹样精巧奇特的作品。提到创作的意图,向术说道:“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图,想剪就剪,想做就做,就是很顺其自然的。我往往是脑子里冒出来一个想法,觉得不错就开始画。我创作比较随心,如果你非要让我赋予这个作品一个意义,我也说不清。”
在艺术风格上,向术更是创新地将她所学过的现代绘画与设计理论和传统梅山剪纸结合起来。她不拘泥于祥云纹、双鱼纹、神话人物等传统纹样,而是更偏向于创作具有现代元素的装饰纹样,个人特色十分鲜明。传统梅山剪纸多使用红纸,向术则偏好使用五颜六色的彩纸,甚至使用套色技法创作。姑姑向亮晶也评价她“美术素养很好,更符合现代剪纸的审美。”

(图为向术剪纸作品)

来者可追

结婚以后,向术的生活重心逐渐转移到家庭上来。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学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能让儿子更好地专心学业,向术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一边照顾儿子,一边进行梅山剪纸的创作。
谈到未来的打算,向术坦诚地回答:生活重心还是会放在家庭上。她也会一直把梅山剪纸做下去,但暂时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她用一个有趣的比方形容了她的的创作观念:“搞创作其实有点像搞卫生,想搞的时候就要一口气搞得干干净净,不想搞的时候哪怕房间特别乱,你也不会想理。”对向术来说,她不会逼自己每天创作,而是要张弛有度——灵感和兴致来了就专心投入剪纸,平时就过好自己原本的生活。
专注于创作,是向术在现阶段最大的愿望。有许多非遗传承人利用短视频平台吸引流量,或是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在线上售卖,向术却并不愿投身于这种潮流之中。“剪纸这个东西,不懂的人觉得这只是一张纸,但却是我创作了好几天的成果,还有自己的设计在里面。所以我不愿意卖,觉得好的就收藏起来。”作为梅山剪纸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她时不时需要参加各种政府主办的文化活动。每每此时,她都感到有些紧张。只有回到剪纸的世界里,面对熟悉的宣纸和剪刀,她才会感到安心和自在。
尽管已经凭借作品拿到过多次奖项,也获得了市级非遗传承人的称号,向术仍然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她边生活,边创作,时不时就某件作品向姑姑请教问题,偶尔还会收到一些机构和单位的授课邀请。她说,她希望自己未来有一天能够全心投入到梅山剪纸中去,不过要等到儿子上大学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