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
{{title2}}
{{title1}}-{{title2}}-正文

静水流深,玉汝于成——记湘潭大学“十佳大学生”获得者蔡雨婷

2022-05-08

(文新院通讯员:莫子艺 向杨)年少的梦,如黑夜中肆意的风,呼啸而来,扬起势不可挡的熹微,滚烫灿烂,傲然奔行。汹涌的晨光倾泻无数个焦头烂额的日子和拼命奔跑的时刻,在光线渐烫时,可以聆听到理想绽放的声音。我们有幸采访到保研至重庆大学的蔡雨婷学姐,听她讲述自己一路前行的故事。

一、心怀热爱,奔赴山海

其实在刚入学时,蔡雨婷并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标,按她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想着接下来的四年要功利地去做一些事”,更多的时候是在自我探索。一直以来,蔡雨婷都怀揣着纯粹的热爱去探索专业,去学习拍摄、剪辑和文案创作,去参加各种活动,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学生工作和竞赛中,她幸运地成为了“一个被苹果砸中的牛顿”。她的经验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带着主动性去学习,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由度,才能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收获更好的结果。

对于“保研的过程是艰难孤独的”这个观点,蔡雨婷并不认同。她说“比起考研,保研是一个更轻松更取巧的途径”。没有刻意的追求,这更像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要怀揣热爱,山海皆可抵达。

热爱之下,也有迷茫。保研刚开始时,蔡雨婷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获得保研资格,又害怕保研失败后来不及准备考研。那个时候的她非常痛苦,所幸,班主任符继成和她的同学朋友一直陪伴鼓励着她,在保研材料投递和笔试过程中给了她非常多的信心和力量,让她能够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人生在世,并不能事事如意。前进的道路往往是险阻而又漫长的,但如蔡雨婷这般怀揣热爱,美好的未来总是值得期待的。

二、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穷学之无涯,诗酒趁年华。其实最难的不是对生活保持热爱,而是在生活纷纷扰扰的蹉磨中,在经历过挫折后依旧可以平静地看待并热爱一切。

蔡雨婷认为,在保研中,虽然成绩占大头,但单凭成绩,自己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弱。所以在课余时间多去参加活动,多去尝试挑战自己是非常必要的。她曾经是一个学生组织的负责人,负责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组织,所以她觉得自己应当保持优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学生工作坚定了自己保持好成绩的决心。

说起在大二下学期那段同时面对疫情期间的考试与部门换届招新的忙碌岁月时,她表示自己当时又焦虑又疲惫,想尽快结束工作,回归正常的生活。但事后回想起来,那些忙忙碌碌、焦头烂额的日子似乎才是生活的常态。

保研后蔡雨婷选择了去实习,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后来一段时间,她去了湘潭的很多公园,不禁感叹自己在这里读了四年书,其实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这座小城。谈起短期内的规划,她想多读几本书,想和朋友去西北玩,心里对这些安排满是憧憬。

无论是日常的忙碌与惬意,还是准备保研的艰辛与成功的释然,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善意,在必要的时候展现强硬。找到热爱的事,找到值得爱的人,然后为了他们全力以赴。

三、“不要成为自私固执的人。”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说:“不争,乃大争,则万物与我皆不争,须达静界自要放下对功名的执念,恰如道家言扬的出世哲学,置身名利之外,世间的诸扰又与我何干?”静水流深,不在单纯的静,更在于静之中造就的境界。蔡雨婷就是一个这般温和内敛的人,分享保研经验时,她并没有着重说一些保研的步骤和流程,而是分享更为实际的心得。

“不要成为自私固执的人。”蔡雨婷郑重地说。“理论是活的,不要去死磕,广泛涉猎,多去尝试,从生活中寻找现实例子才是学习的意义。保研是很多人的追求,但是如果你的生活全部都是保研,你的喜乐悲欢全部围着它转,那么大学生活将是单调无趣的,不要为了绩点中小数点后的几位数字去斤斤计较。只有多去试错,才能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找到后就投注全部的热情,那么它给你的回馈也一定不会差。”

对于千千万万的学子而言,保研和考研都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另一段生活的起点。也许未来要面对的还有很多,工作和读研的选择只是人生路上普通的一个分叉路口,无论你如何选择,依旧会有无穷的挑战在前方。有一句话也许是许多保研学子的内心写照:“究竟什么样的终点才配的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也许是玫瑰满地,也许遍布荆棘,但为着一个目标拼搏努力过的那些岁月,永远会是人生路上那一缕一想起来就温暖胸怀的月光,相信努力和坚持的力量,用三年的长跑,换来一声满足的喟叹。”